四大行再次刷出了新高~
更重要的是,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,它们还都是下滑的。
所以到底和基本面有关,还是情绪与资金推动有关呢?
与此同时的是,今天市场又是近4500家待涨。
现在这种节奏已经太明显了。
几千家向下↓,几家翻红↑。
几千家向上↑,几家翻绿↓。
一二次可以说是巧合,可如果次次都如此的话,那么可能就不是巧合这么简单了。
我觉得再有定力的人,在这种阶段也很难扛得住了,就算扛得住,也已经在被被吸引的边缘了。
仅从情绪面与资金面来分析的话,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这几点。
1:情绪影响。
比如一些人看到自己的持仓向下,而那些已经大幅走高的“红利品种”仍在小幅创新高。
实在忍受不住折磨,最终绝望割肉离场后,反身去追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品种。
几年前炒“核心资产”的时候不是流传 “打不过就加入”的这么一句口号吗?
很多人当时也是听了这个口号后,不但付出了行动,而且还承受了代价!
2:资金面影响。
被情绪影响后割肉离场的资金,很少会彻底离开市场。
往往这些资金会去寻找新的突破口,说白了就是找快的。
(可以想一下,但凡看不顺眼自己那口子决定要分开的时候,不能说全部,但大多都是有了新欢~ )
这些是主动的,还有一些就是被动的。
记得当年拉“核心资产”的阶段,无论什么“基”都去配置了那些高位品种。
而很多“基”的仓位目前已经很大了,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清掉现有持仓才能去追那些“红利品种”。
所以我觉得,“割一追一”,这也可能是阶段出现“跷跷板”的一个原因。
其实也不能全怪它们,毕竟你当时不换仓,那就跑不赢其它“基”。
这样的坏处就是,一旦见顶抱团瓦解以后,怎么抱上去的,那就得怎么连爬带滚地摔下来。
(看看上波那些抱团品种,跌了几年被腰斩后仍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。)
换句话说,那么多资金当时被挂在了山顶,别说短时间内,至少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可能有资金去愿意为他们解套吧?
说到这,貌似给出了一个答案
这些资金之所以去抱团新品种,是因为此前的抱团品种见顶后,被套的资金实在是太多了。
一拥而上之后,变成了一哄而散,寻找到了新的目标后,又开始一拥而上~
最后看一张图吧(如下)
一段跨越两年的走势。
(上半部分)是当时某个所谓的核心资产。
(下半部分)是后来我参与过的某个品种。
不知道从“冲顶”到“见顶”再到“下跌”的过程中,有没有发现它们在“跷跷板”的过程中,各自都完成了什么任务?
留言区
核心资产完成了出货任务重点是高位 小品中完成了低吸任务 低位建仓
不管是资金 情绪 技术 还是基本面都只是主力利用的工具而已,只是位置不同,主力操盘的意图不同而已!所谓的价值不仅仅是赚钱,排除短庄游资量化的恶意炒作之外,他有资产的价值,有盈利的价值,有成长的价值,还有预期差的价值,! 对于大资金来说,再规避风险的情况下,不管那种价值都是有价值的 ,大部分散户都只有一个维度的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