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求关系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
不知道发现没发现这样的规律。很多板块火之前,前期一定是大多数人都不去谈论或者不去关注的时候。此时的交易非常清淡,无人问津。而一些单个品种启动前,往往你也不会觉得它有启动的条件与故事。尤其在市场调整或弱势阶段。反复“装怂”的,反而比“故作坚强”的要更有后劲!(买在无人问津处)
咱们就拿市场的本质来看,其实很好理解。举个例子: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东西很有价值,未来一定有很大升值空间的话,可如果此时你还能随时买到,并且不限量的话。那么你觉得未来这东西真的有升值空间吗?(都认为有价值,其实是没有价值)
大家都说能升值,随时能买到,并且还不限量。这样的结果就是:张三买了,李四买了,王二麻子也买了,他们都坐等涨价后,用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。可问题是,价格的涨跌是供需关系来决定的。此时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,后期还有更大的需求吗?而 “张三、李四、王二麻子” 反而摇身一变,由原来的需求端变成了供给端。(该买的都买了,人们都有了,也不需要了)
举个之前我参与过的例子(如下图)
虽然它在底部盘了很久的时间,突破后实际涨幅也没多少。但当时我还是把它清掉离场了。当时讲过很多卖出的原因,无论走势还是心理分析。今天再说个另一层面的因素,就是“供求关系”。记得当时我清楚的记得,市场天天都在吹这个版块。认为当年就是什么所谓的什么“xx大年” 。所以当时我就在想,消息面天天报道这个版块会是当年的主线,而当时的价格也很配合地向上“突破”了。此时无论场内还是场外,应该对它未来走强会更坚信不疑,此时如果大多数人都在这里上车坐等抬轿的话。(问题还是自助,不限量管够)那么需求端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满足,后期如果没有更多的需求,反而这些上车的资金成了未来的供给端!所以当时秉着“宁肯错过,也不做错”的原则,虽然涨幅不大,但也果断离场了。当时仓位极小,也没买多少。
时间一转而过,差不多一年半过去了。现在看看,当时在“突破”位置买入的,认为当年是 “xx大年” 的资金,反而成了当时的 “接盘侠” 。目前价格在“突破平台”之下运行,没给上方接盘资金认为解套机会。那么按照市场的规律以及大资金的尿性性。之前进场的资金不割肉,人家恐怕不会傻到去再次发动下一波诱多行情。毕竟当坐等抬轿的资金离场后,它们才能从之前的供给端转变成需求端!
评论 (0)